《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8 16:56:08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

《唯一的听众》是一篇新入选的文章,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了,已经掌握了写人文章的许多方法。因此,我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去学,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批注理解,由于我们已经尝试了一年的批注阅读,所以学生们也早就有话可写了,只见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学生精彩的批注,并及时地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也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既强化了学习行为,又实实在在地检验了学生对于学法的掌握水平。

这篇课文有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两条主线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我引导学生划批、汇报时以老人为主,以 “我”的变化为辅,这样一主一次,一明一暗,既突出了重点,又无遗漏,学生也有的放矢,汇报起来也就颇为精彩,比如:“我”就是一匹“千里马”,幸运地是遇到了这么好的“伯乐”;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没有给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导,但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勇气等等这样精彩的言论……在此基础上,孩子们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自己不可获缺的努力。更为可喜的是孩子们能联系自身,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学会了感恩,更意识到自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这节课上下来我和孩子们都受益颇丰。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而这篇文章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懂课文。2、从老妇人的言行、神态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两个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我”对老妇人的感激与敬佩之情。重难点:揣摩老人的语言和眼神,感悟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学之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可谈: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质疑,这一形式比较亲切自然。

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开始新的学习。根据课题的特点,我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比较自然的进入课堂,由学生是听众而引出课题。由学生对课题质疑,一方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质疑课题来进行阅读的方法训练。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2

《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老人的爱心和善良默默带领着我走进了成功的大门。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而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通过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因此,在学习课文时,着重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尽可能地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是我这堂实验课的探索方向。通过查一查、听一听、问一问、想一想、画一画,论一论、练一练等多渠道学习与训练,觉得还是得到了点滴收获: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努力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得到提高。

在揭题以后,就要求同学们自由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学习老教授的言行时,通过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画一画等环节,再次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的基础上再和同学讨论。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拓宽了思路,在后面的发言中看出也取得一定效果。因为他们是实实在在地在实践着,发言踊跃,讨论也较为热烈。他们边思边在老教授的语言神态描写等句子上进行批注,或多或少的写上自己的感受。我想,学生的自主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该在这些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以培养和提高。

二、抓主线,明确辅线,着力要求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学生在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我”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从而较为清楚地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给“我”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三、让学生在想象中感悟和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出示了寂静的树林、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我”在专心拉琴的图片,要求学生看着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3

进度有点儿慢,赶紧的节奏。今天下午走进第三篇课文《唯一的听众》,聚焦人物描写展开教学,就这节课自我总结点评如下。

1.读题,揭示"主角"。

2.读文,串联"内容"。

3.读句,品悟"形象"。

4.读法,迁移"写人"。……此处隐藏14204个字……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懂课文。2、从老妇人的言行、神态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两个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我”对老妇人的感激与敬佩之情。重难点:揣摩老人的语言和眼神,感悟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学之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可谈: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质疑,这一形式比较亲切自然。

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开始新的学习。根据课题的特点,我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比较自然的进入课堂,由学生是听众而引出课题。由学生对课题质疑,一方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质疑课题来进行阅读的方法训练。

二、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目标落实比较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自主学习作批注,而后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进行深入品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引导学生抓住老妇人讲话的内容再联系课文内容揣摩老妇人为什么讲这些话,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我”听了老人的话以后又有何心理变化及行为变化,从而感悟老妇人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帮助我、鼓励我、使我重树自信心。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补白训练恰到好处

语文教学应做到师生对话、人本对话、生生对话,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补白训练,在学生感悟到老人特殊方式的鼓励与帮助之后,让学生写一些想对老人说的话,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做一个反馈,检验学生是否学懂的文章。

四、质疑贯穿整节课,形式多样,如课题质疑、随读质疑、根据学生的回答质疑等等,因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必有议,有议必有得。

语文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以及阅读的方法。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成功之处,例如:

1、课的伊始,没有很好的拽住学生的质疑,当学生提问到“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时教师应该把问题抓住,顺势引出“唯一的听众对我有什么影响呢?”而导入第二环节的学习,这样就使教学流程更加自然顺畅。

2、在处理老人与“我”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一问题时出现故障,课后分析原因应该是教师问题设计不准确,如果提问“我是在怎样的情绪下与老人相遇的?”然后让学生读文章第二自然段,学生对课文有一个了解之后就很容易回答了。或者是老师用一句过渡语直接引出“我”沮丧的心情。这样就能省一点时间。

3、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教师的提示问题不恰当,课堂上我才猛然间感到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说不出什么,所以在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时教师又增加了新的问题,给人一种脱节的感觉。如果问:“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为什么要说这些话?我听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可能就不会出现教师过多提问学生满头雾水的现象了,学生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谈了。不至于出现教师苦苦的追问也出不来自己想要的答案。其次,这一环节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深入的读课文,我感觉把语言单拿出来体会效果不好,应该放置语段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过程中要穿插读的训练,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学习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老人的用意。在处理老人的神态描写环节也同样犯了这一个毛病,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三个不平静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虽然补白训练比较新颖,但是学生说的不是很恰当,主要原因在于分析得不透彻。

4、课结尾处,表达方法的总结效果不好,我觉得原因在于教师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点拨的不及时,强调得不明显,也可能这个总结放在这一环节就不合理?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忙。结合备课中教学设计的四个方面,即:学法自动化;朗读多样化;理解多元化;问题焦点化,反思如下:

一、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人的基本方法。所以,课堂上学生的确是在实实在在实践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我”的心理描述,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我的感受。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学生精彩的批注,并及时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当然,在巡视中过程的评价是否对学生思考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造成学生的思维断路,这也是今后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

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这六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配乐读渲染气氛;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最终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这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既给了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又给了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三、大力使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点突出了,又无遗漏,学生在阅读时,除了汇报对老教授的特点品质以外,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总结到:“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有学者风范。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

四、着力使学生在质疑中明确主旨:

我备课一贯以学生的预习本上的问题作为调查学生学情的重要凭据,也就是要摸清学生的阅读起点、疑点。经过统计,本课书,学生共提了31个问题,在其中我筛选了4个有代表性的问题。2个直接融入备课,2个作为课堂相机处理。这两个问题便成为了本课的焦点问题:

①我为什么不揭穿这个谎言?

②我为什么总会想起这个唯一的听众?使学生的阅读逐渐深入,有了明确的方向,解决了他们真正不明白的问题。在课上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研究还是较为满意的,可是,第二个问题由于教学时间的原因,挖掘不够深入,成为本课的遗憾。

纵观本课阅读教学,除了以上思考外,我认为学生的发言面较窄,导致课堂气氛不梦想,拖堂的问题一向是我的教材,我将深钻教材,提高设计水平,找准学生起点,提高教学艺术,使阅读教学不断提高。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