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笔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笔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一堂计算知识的新课教学。回顾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整个过程,自己收获很多。
几点收获:
1.计算教学中的知识迁移可以将整个计算知识体系中相关连的知识融会贯通。本节课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一个知识迁移,迅速的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和方法两个重难点突破,学生既容易理解掌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大量的计算练习是学生掌握计算知识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在教学中我共设置了四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模仿练习巩固练习提高练习应用练习拓展练习。
3.为课堂教学中的和谐、高效作初步的探索。教学设计经过反复修改,知识的迁移和不同层次的反复练习,每个教学环节的不断调整只为一个目的提高有限时间内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把老师与学生放在同一水平位置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大量的激励语言和适当的教师幽默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几点不足的地方: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老师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教师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老师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老师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教师教学智慧的贫乏。
3.所学知识的深度拓展不够。由于时间不够,“思维训练”环节在课堂上被临时删除,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有得到发挥。
《笔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进位的方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对整堂课的教学顺序初步打算是,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围绕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展开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心引领者的角色带领学生理清:1、掌握乘的顺序。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在实际教学时,估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算出结果是多少,所以本课基本思路是从“认知——冲突”到“新知——尝试”经过“交流——理解”达到“巩固——掌握”,同时也提倡算法多样化。
实际教学中,在“组织全班讨论、交流各类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一起解决”这一环节上,教师处理上有不当之处。学生出现多种计算方法,有拆因数法,有正确的坚式计算,也有错误的坚式计算,组织讨论时教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观察黑板上同学的算式,你有什么意见或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于是学生就从错误的坚式入手,说明它的错误点,导致再去观察其他坚式时出现了重复现象,破坏了层次感。其实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从横式即拆因数法出发逐一去分析,将错误的方法放在最后处理,这样层次感更强些,也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
《笔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3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内容是学习《笔算乘法》的引路课,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我教学的知识目标是:1、借助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不进位)的必要性。2、通过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建立乘法竖式的计算模型,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能力目标是:1、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用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3、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很成功的。
一、基于解决问题的背景下上笔算课,情境创设为教学服务。
例题,我创设了一个“为地震中的儿童捐书”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解读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解决第1个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笔算的必要必性;同时,通过几个措施理清算理和算法。最后通过对比,将估算、口算、笔算建立联系。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结论是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是巩固2位数乘1位数的算理与算法。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是让学 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让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算式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综合练习题,我创设了一个“老师们为地震中的人们捐衣”的情境,目的是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二、让学生主动学,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为起点。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并连问:你能估算吗?怎么估?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因为之前刚刚学过,很容易就唤醒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估完后,问学生,能口算吗?既起到了复习的作用,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再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笔算乘法的必要性,展开新课。
三、练习设计有思维增量。
基础题:一组笔算题。3×2 23×2 223×2 之前面设及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此组题中有三位数乘一位数,先让学生说说223×2算理与算法,再让学生对比三道算式,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方法是一样的,再在223前面添一个2,让学生感悟。
综合题:老师们为灾区捐衣物。在掌握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数形结合题:(1)先估后算。(2)先移后算。
本课节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面对学生的多种解法,还可以站得更高。在解决 ……此处隐藏5167个字……注重算法多样化。
4、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
这节课也有不足和需要改进方面: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的体现,老师讲解多,学生展示的时间与空间少。
2、重点环节单一重复,学生理解内化的过程得不到体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重点环节教学时,要让学生会说乘的顺序,理解并能讲述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中体现自我的价值,品尝成功喜悦。同时实现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并让学生感受“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这一数学思维方法。
《笔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12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能够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关键在于学生能掌握好乘的顺序以及两个积的数位。教学中,我从购新书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红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妈妈决定给小红买一套《少儿百科》丛书,她们来到了书店,大家认真看主题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呢?要求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呢? 从而引出本堂课的数学问题24×12,让学生以探究、活跃、高昂的精神状态参与学习过程。从课堂反馈来看,效果较好。在探索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有的孩子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孩子用竖式的方法。其中不少用竖式的孩子是直接写出得数而没有计算过程的,说明这些孩子还没能很好的理解算理。此时,我请了一位孩子上台书写自己的方法,先请口算的孩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再请笔算正确的孩子说他的计算过程,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表达,让学生们理解笔算的计算过程。最后在比较台上错误的笔算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明白算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笔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13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的重点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让学生经历竖式形成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算理,掌握算法。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例1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口算12╳3的方法,有这样两种方法:(1)12+12+12=36(2)10╳3=302╳3=630+6=36;然后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进行计算,出现以下两种方法:学生对于第一种方法只是凭感觉,说不出来为什么,但是第二种方法学生却可以依据口算的方法说出算理。这两种方法实际上第二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的算理依据,第一种是第二种方法的简便书写形式。在计算教学中,计算的算理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也就是为什么这样计算。算理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的算法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它通常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在下面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的已经是什么。为了让竖式变得更加简洁,简便可以写成第一种竖式的形式。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要说明在第一种方法中,个位2表示2个一,2╳3=6,6表示6个一,十位1╳3=3,1表示1个十乘3是3个十,表示的是30,所以写在十位上。在这样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明确算法。(1)12(2)12╳3╳33663036由此可见,数学上的算理是为算法提供理论指导,而算法是使算理具体化。
《笔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14在本节课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索法,只有将计算教学置于现实问题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问题融于一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学习计算方法,才能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给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逐步的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加深了对笔算乘法的认识。
《笔算乘法》数学教学反思15感触一:注重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教学24x12=?时,我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由学生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有学生进行“口算”,有学生进行“笔算”,口算方法灵活,笔算合理规范,呈现出算法多样化的思维环境。在指导用竖式计算时,我采用:一让学生自己先体会计算过程,二说是怎样算的,三辩借助多媒体每一步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是这样?四小结计算方法,五练习,“五步曲”逐层深入。在整个计算活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其经历计算过程,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得到收获,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感触二:准确捕捉了课堂生成问题,发挥了教师“传授与解惑”的指导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及时的改变教学思路,灵活的改变教学设计,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体现。
在处理“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乘的积时有进位应如何算”
这一难点时,先指导算理,让学生初步能够明白。然后引用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有进位又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后面的教学。我敏锐地捕捉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还以多媒体出示了两道检查错误的让学生去探究,进行算理的指导。通过比较与讲解,及时帮助了学习障碍,发挥了教师“传授与解惑指导作用”。
感触三:练习应有层次性和多样化。
学生初步掌握笔算的方法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三道笔算题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做,再由多媒体演示笔算过程。后面用多媒体出示了两道检查错误的笔算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然后进行练习巩固,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注重练习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练习是计算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对计算技能和算理的形成与消化、理解与掌握,往往是通过练习来检验,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感悟、优化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在练习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注意“以趣引导”,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乐学”。
感触四:教学中出现的不足
在让学生自己试做24x12=?过程中,没有一个学生会做,我脑子一片空白,不知怎么办才好,最后改变了备课思路,由小组合作学习变成启
发式进行引导,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在总结笔算的方法时,应该加上小组讨论这一环节,会更好。
对于计算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做到服务生活,以趣导入,算法多样,不拘一格,分层练习,形式多样。例如:最后我加了一道趣味数学题12x11,36x11通过计算发现其中的奥妙。这些只要我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计算教学一定会更加精彩!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