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时间:2024-09-18 16:57:34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公司的力量》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1

看了《公司的力量》第二集!我们身边,感觉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东西,都有其出现的过程,有些甚至还颇具波折!比如,有限责任公司,现如今我们一提到公司,大多指的就是它。但是,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它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其实并不长。直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和荷兰随着远洋贸易的需要,才推出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纵使如此,在18世纪20年代,由于英国南海公司和法国密西西比公司的泡沫,股份有限公司又被国家严令禁止了100多年。实际上,公司的合法组建,直到1862年英国《公司法》的推出。所以,有些东西看上去是美好或可怕的,事后证明却并非如当初所料,有的甚至还恰恰相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火车、比如原子弹,比如盘尼西林。但是,总的趋势应该是好的,因为人的愿望,总体上是希望向好的方向发展。正如,水流有时为利、有时为害,但大体上要受渠道的引导。最后,伟大的科学家哥萨克·牛顿,因为南海公司泡沫蒙受巨额损失,不禁感叹:“我可以预测天体的运行规律,却难以预料人类的疯狂!”用此来描述,人类的非理性是再恰当不过了!公司需要的是一双手,但它却不得不雇佣一个人

在猎取财富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事无非开源节流。开源与节流中,节流显得尤其重要,洛克菲勒能把成本精确计算到每美分,为了一个油桶的木塞可以彻查到底;然而过度的节流并非好事,把基层工人剥削得太严重造成的将是生产和服务的质量急速下降,行业的发展和前进更是无从谈起,记得史玉柱在《赢在中国》的一次评点中,就直言:“只有给员工的工资略高于你的竞争对手,那么你才能以比你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来战胜它!”成本节约有个“度”如何确定,是每个企业家应该思考的问题,这决定于每个企业家对于同舟共进的亲兄弟亲姐妹们的责任和感情的平衡点。

2、公司为了产品创造并引导公众的需要,而非为了公众的需要而创造并开发产品;因为公众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就比如说“口臭”和“体臭”,是公司刻意去发现人们之前从来不注意的现象,并进行所谓的科学研究而又大肆向公众宣传,来营造一种公众的需求,引导公众购买牙膏和香皂,在这种反向的供需关系中,公司承担着很大的使命,它的使命就是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然而这种创新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麻烦,医药行业里为了销售研发出来的药品和器械,公司“发明”出来的疾病和医治方式可谓千奇百怪,因为千奇百怪的医嘱,有一部分病人从心底里彻底投降于“发明”出来的疾玻因为不排除有些病,当人们不在意它的时候,它便奇迹般地自愈了。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2

最近看了两部纪录片:《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见识了不少新事物,也随之产生了不少感想。一直念着要把想了很久的博客给建起来,来写写感想什么的,不过今天,还没等看完,就已经因为感慨太多而忍不住先动手了。

《公司的力量》第八集:创新先锋,文如其题,主要讲近代历史上,因科技创新,特别由公司引导的创新,给全世界带来的跨越式的进步和发展。重点讲了贝尔实验室和其发明的晶体管,全球500强中历史最悠久的杜邦公司和其发明的尼龙,美国硅谷的由来及硅谷模式的世界影响力等等。

此外,还通过对比科技创新上的日本模式和美国模式,介绍了日本的二次创新、赢得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胜利、个人电脑产业的失败及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介绍了美国模式的精神所在:不再留恋旧的技术,着重未来,着重下一个发明。

纪录片故事背后的脉络很清晰,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公司因发明创造而获利,世界因这些公司而进步。当然也顺便讲了创新需要自由、国家需要扶持科研等制度保障要素等等。不同人看这个记录片,关注的侧重点肯定不同,对于我来讲,好像处处是震惊,样样是新鲜事物。看着别人的发明创造,了解了诸多现代公司的发展史,太令人仰望了,而对比之下,自己和这种事物的差距实在太太太遥远了。

高中分科时选理科,原因是老师都说,理科读大学可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更多。所以也就如同之前选理科的缘由,考上了大学,就意味着使命的结束,果然理科没一路读下去。转读了新闻。那时经常听老师讲,新闻无学,我们都以为老师是谦虚。直到毕业后才真的知道,新闻真的无学,课堂上没学到啥,课堂外自己也没意识去学更多的东西。而整个行业在国内似乎也没有什么规范可言,工作只有入门壁垒,却没啥技术壁垒,一路这个模式培养下来的我们,更何谈核心竞争力呢,更别说发明创造了。

曾几时时,也有学者专家建议,做新闻要做杂家,要博采众家之长。如同这一句泛泛而谈的话,学的知识也是泛而不精,别说是众家之长了,连诸多常识的东西都一无所知。并非是说看了纪录片,被诸多名人激励,一下子要跟随德先生赛先生,还突生旧中国要赶超英美似的幻想。而是觉得作为21世纪的现代人,却一次次被20世纪的历史所震撼,被一个个常识所打败,觉得自己像一个原始部落穿越而来的人,空空披了件现代的外衣,而脑袋里充斥着的还是古老的文化,只记得泱泱大国历史灿烂悠久,记得四大发明四方朝拜,却一点不知道离自己最近的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历程及其背后的推动力量。不是stay foolish,而是真的foolish,这,真是多么痛的领悟。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3

大约十天前,公司要求学习观看《公司的力量》,并要求拟写观后感,交流心得体会,作为一项任务,我见缝插针的利用茶余酒后的零星时间,合计约30小时,比较完整的品味、学习、观看了纪录片,共十集,好不容易才看完,终于算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了任务。现将观后感公布之,与各位网友分享、交流。

——王仁松,20xx年5月1日凌晨0时55分,西安

文化、创新及身为公司一员的骄傲

——学习观看《公司的力量》之感受

《公司的力量》是一部很好的纪录片,集集精彩,发人深省,充分论证了公司作为社会的组织,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力量。同时,一个好的公司就是一个好的平台,作为公司职员,只有将自己充分融入到公司大家庭之中,才可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时代已经结束,只有加入到公司团队之中,与公司同舟共济、共同发展,才可能在公司的力量得以彰显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大全是一个优秀的公司,作为大全人,深感荣幸、骄傲与自豪。

说到心得体会,实际上在观看的过程中,时时有感想,处处觉震撼,常常受启发,可谓百感交集、受益匪浅。既然要写成文章,还是拿出影响较深的两点,片面的说说自己的感受吧:一个是文化,一个是创新。

先说文化:

片中开幕就说,“公司是一种组织、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公司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第七集《各领风骚》中,开幕又说,“人们发现,公司归根到底是人的组织,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调动人、激励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益和利润的新来源,只有那些善于汲取先进文化并创造出自己独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在第七集中还说道,“员工喜欢以公司的名字为自己命名,称自己为松下人,丰田人等等,他们将这种强烈的归属称为‘忠’,公司对日本人来说就象是一个更大的家。员工需要这个家,社会文化需要这个家,这是对人类千年传承的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延续。经营者则扮演着家长的角色,努力让家庭保持和睦、团结和秩序,让家庭成员分享幸福,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松下公司始创的终身雇佣制的年功序列制被广为使用,几乎成为日本企业的象征。”

最后还引用专家的观点说,“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家逐渐建立了这样的观念,公司不是股东的,也不是经营者的,而是公司职员的,这是日本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

感受与联想:文化,实际上包罗万象,作为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文化,也就是要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4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周末没事又重温了公司的力量这部纪录片,颇有感慨,这是中国第一部深刻探讨公司制度的电视纪录片,这是央视近几年拍的最好的纪录片之一。它以世界现代化进程为背景,梳理公司起源、发展、演变、创新的历史,讨论公司组织与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创造、社会生活等诸多层面之间的相互推动和影响,旨在以公司为载体观察市场经济的演进,探寻成长中的中国公司的发展路径。作为至今为止最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的出现被称作是“人类的成就”,尤其是股份公司惊人的崛起和当前无可争辩的统治性地位,被公认为现代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

从本片中全球数十所高等学府、商学院和研究机构,5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9位知名商学院院长,还有数百位来自历史、经济、政治、社会学等领域的各国自身学者的智慧言论和几百年来在公司这一组织形态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性、代表性和启迪性的历史事件,使我领悟到“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在这片子看到许多成功的大企业如何从诞生到成为巨型跨国企业,这些优秀的公司创始人如何引领历史潮流前进,在第九集本土雄心里,遗憾中国在1840年—1949年这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100年里,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之下,其它国家都在全力发展经济,在工业革命的历史潮流中奋勇前进,中国却一直在动荡在战争,错过了能赶超欧美的机会,直到今天中国仍然和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为什么中华民族在近代这一百多年里落后这么多?

归根结蒂在于——思想,思想的解放,思维的创造,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就在与思想,真希望像十七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在中国开展一次真正的启蒙运动,让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大国在新世纪里绽放出新的光芒,让每个人都“启蒙”,清朝二百多年的闭关锁国的统治,给人们思想的禁锢和影响直到今天还没有消除,我们缺乏那种勇于冒险、开拓创新、自我奋斗的精神——

21世纪刚走过十分之一,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有志之士能够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即知识经济的机会,在新一轮的历史潮流中能赶日超美!

《公司的力量》最后一集中所说的,可以充分的概括:“公司不该是权力的工具,而应该是普通人展示智慧、汇聚能量的舞台;公司不该是金钱的奴隶,而应是带动社会创新和进步的动能;公司不该是冰冷的机器,而应是以人为本的倡导者和受益者。好的公司带来自由、公平的竞争,创造丰富而廉价的产品。好的政府保护自由、公平的竞争,用法治划定利益的边界。而不论公司还是政府,任何一个组织的目的,如果不是为了让人们获得真正的幸福,那它就无法获得诚心的尊重,无法获得长久的生命”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5

我们利用了3个月的时间观看了《公司的力量》,收获甚丰,虽然一直在公司工作,但对于公司的起源和发展确实没有一个很好的、系统的了解,通过对《公司的力量》纪录片的观看,对全球公司的发展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通过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总体印象。《公司的力量》是中国第一部深刻探讨公司制度的电视纪录片。它以世界现代化进程为背景,梳理公司起源、发展、演变、创新的历史,讨论—公司组织与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创造、社会生活等诸多层面之间的相互推动和影响,旨在以公司为载体观察市场经济的演进,探寻成长中的中国公司的发展路径。作为至今为止最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的出现被称作是“人类的成就”,尤其是股份公司惊人的崛起和当前无可争辩的统治性地位,被公认为现代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

从本片中全球数十所高等学府、商学院和研究机构,5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9位知名商学院院长,还有数百位来自历史、经济、政治、社会学等领域的各国自身学者的智慧言论和几百年来在公司这一组织形态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性、代表性和启迪性的历史事件,使我领悟到“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同时,也告诉我们“公司”在创造无数奇迹的同时,也已然化身为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我们就身处其中。

二、公司无处不在

公司无处不在,它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属于它的奇迹、属于国家的.奇迹、属于世界的奇迹。公司强则国强,公司的力量是国家力量的重要标杆。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9.8%。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相关预测,到20xx年,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将达到5000万家。公司已经深入到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每个角落:

美国华盛顿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默里·韦登鲍姆:没有有组织的商业活动,就不会有现代社会,就无法获得大多数的商品和服务,无论是公共事业、电力供应、信息通讯、银行体系,还是产品。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应该说公司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是,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影响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不仅影响到我们的经济利益,影响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影响到很多社会公益方面的问题。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6

《公司的力量》看完了,褒贬不一。有人说它徒有阵容,空有内容,倒也合理。因为如果没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对经济发展的独到见解,那这部片子基本上就是一个知识补充的能量棒——多吃有益。

风格就不多说了,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大国崛起》已经让我们见识了这位导演的大手笔,善于拿全球说事,这次的片子仍是一脉相承。里边有很多不错的名人语录,有的可能以前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但对于我这样一个典型的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来说,大多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顶多也就是似曾相识却不得其解。还好,这次看到还能有所触动,是不是该对自己领悟力的提升窃喜一下

摘录其中一些经典的比较有气势的句子,供个人保存。

无人能够左右变化,唯有走在变化之前。

面对强大的美国公司,松下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他对属下说:从前是一一个日本人的立场来考虑事情,如今要以一个世界人的眼光做出判断。

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我们想再次回望来时路——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都没有……

所谓的企业家誓言: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君子不言利。但富兰克林却告诉大家:挣钱不是贪婪,也不为谋生,而是使命,是精神,是最大限度地使人生绚丽多彩,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最好途径。

和比自己强的人合作,而不是和他们战斗。这是卡内基一生信奉的常识。他还特意撰写了一句话,让人刻在自己的墓碑上:这里躺着的人,善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

马克思尖锐地指出了资本的贪婪本性: 如果有10% 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 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